今年3月30日,陜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啟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并成立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領導小組。
作為秦創原的重要窗口,西安交通大學依托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正在加快實施科技成果轉化“6352”工程,構建校地校企(院所)產學研協同創新聯合體,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特區”和“秦創原”引擎,助力陜西高質量發展。
目前,西安交大“6352”工程進展情況如何?6月3日,記者采訪了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主任王文。
落實“兩鏈”融合的重要舉措
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始建于1999年6月,是西安交大從事技術轉移、成果轉化、股權管理、產學研合作的綜合服務機構。2001年,中心成為國家經貿委和國家教育部首批認定的全國6家高校“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科技部認定為首批“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2021年,納入科技部和教育部首批“高校專業化國家技術轉移機構”建設試點。
近年來,中心圍繞四個層次定位,“服務學校產學研體系建設、服務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服務陜西、輻射全國”,著力打造一支以職業技術經理人隊伍為核心的管理團隊,對內深挖、對外開拓,逐步建設成獨具特色的專業技術轉移機構。
王文介紹,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有關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落實打造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西安交大提出了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孵化、有利于創新創業的“6352”工程,形成高校推動有關工作的良好頂層設計。
什么是“6352”工程?就是致力于匯聚“政產學研用金”六種要素,建設現代產業學院、未來技術學院、絲路國際學院三大孵化器,打造政策、金融、服務、配套、知識產權法務,構筑有利于創新創業的五個生態環境,建成創業投資、成果交易兩大支撐平臺。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方面,西安交大建設現代產業學院(孵化器),主要以“四主體一聯合”模式,與陜西省重要行業龍頭企業密切合作、共同協作,在創新港建設聯合研究院、研發中心等新型研發平臺,共同致力于陜西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解決“卡脖子”共性關鍵技術,助力陜西省重點企業做優做大做強。目前,已與秦川集團、陜西建工集團、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陜西水務集團等一批重點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以需求為導向、校企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正在建設。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方面,西安交大建設未來技術學院(孵化器),目標明確,挖成果、用成果和育成果統一,已全面梳理西安交大多年積累的科技成果,擬將市場專業化團隊篩選出成熟度高的項目優先向省內地市轉化。截止目前,已完成省內成果轉化近10項,千萬級以上項目3項。配套校內改革和相關政策,鼓勵教師、學生不斷產出原創性科技成果,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特別支持陜西10地市發展
特別是在支持陜西10地市科技發展方面,西安交大提出了“飛地創新-離岸孵化-回遷發展”的思路。
王文介紹,“6352”工程孵化器實體化運行,已建立科技成果超市及線上服務平臺,梳理出2萬余項科技成果項目庫;開展“常態化路演+點對點精準匹配”,每月舉行不少于兩次路演活動;開展常態化省屬大型國企和地市調研,目前已與商洛、漢中、咸陽、寶雞、銅川、榆林及陜投、陜煤化、陜西地電、陜西水務、重裝集團等建立常態化合作。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西安交大新增投入打造一支高水平專職科研隊伍和專業化科技經理人隊伍,推動現代產業學院、未來技術學院建設及成果轉化中的工程實踐問題。目前,正在與陜西銅川、安康、漢中、商洛建設飛地創新中心(孵化器)。不久的將來,就會為陜西地方破解主導產業技術難題,助力培育新興高技術產業。
針對性強的科技金融服務是成果轉移轉化不可或缺基本的條件,學校已經跟中國風投集團、陜投集團、陜西財經投資集團等金融機構初步簽訂了相關合作協議。
“我們已把落實‘6352’工程,列入學校’十四五’發展的重中之重,探索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之路。我們有足夠理由相信,以交大積淀和不斷新產生的原創性成果,一定能為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王文說。
文章刊發于2021年6月8日《陜西科技報》08版
報道鏈接:http://szb.snkjb.com/sxkjb/20210608/html/page_07_content_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