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交大資產公司駐安康市平利縣正陽鎮南溪河村第一書記梁維進
梁維進有個綽號叫“梁向陽”,來自于電視劇《馬向陽下鄉記》,安康市平利縣正陽鎮南溪河村的村民們認為梁維進就是馬向陽的生活原型,于是這個綽號便被村民親切的叫開了。
梁維進初到正陽鎮南溪河村擔任第一書記時,村民們見這位關中漢子,健談目睿,一看就是個精明干練的人。起初,梁維進的普通話還略帶一些關中調,現在他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正陽人了。
去年春季,梁維進初來乍到,就忙著了解這里的村況民情,跑遍了全村的家家戶戶,尤其是村里的貧困戶。五組的向厚志家在深山老林里,從村委會到他家往返需60多里,近一半路程只能步行,路窄險陡,懸崖令人毛骨悚然。梁書記第一次到向家,向老漢還把他當成外地的騙子,去的次數多了,他倆竟然成了朋友,向老漢逢人就說:“梁書記真是一個好干部,他不嫌我臟、窮,時不時還帶東西看望我,這樣的干部我還沒見過”。四組的余世學性格內向,語言木訥,梁書記經常去他家,還幫他做些活路,給他出些掙錢的主意。如今的余世學話也多起來了,臉上笑咪咪的,他的啞巴妻一見到梁書記,也比劃著對他豎起大拇指。一組的李安元身體偏癱后,腿腳不靈便,他是個老中學生,有知識,在家很郁悶,梁書記在走訪時,李安元在無意閑聊中說到關中八大怪鍋盔像鍋蓋,沒過多久,梁書記回家給他帶了鍋盔,讓李安元親自感受關中八大怪之一的獨特味道,他還給李安元買了一大摞書籍讓他解悶,李安元最喜歡的莫過于陳忠實的《白鹿原》。他還幫黃兵娃子養蜂子,和單身漢宋官友結成朋友,陪著宋官友90多歲的老母親聊天,給宋官友張羅著找媳婦兒……本村的有嫁娶,他總到場祝賀,哪家有喪事,他要去吊唁,勸家人節哀。
在和村民的日常交往中,梁維進發現,一些年紀稍大的群眾聽不懂關中話,他就學著說正陽的方言土語,學正陽話的語音語調。現在梁維進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正陽話,“麻利些”(快點)、“皮頭”(上邊)、“裸念人”(麻傾人)、"冇有"(沒得)這些正陽方言,他脫口而出。梁維進的生活習慣和衣著穿戴,舉手投足,都在適應著正陽。
梁維進來到南溪河村后,村上許多難纏的問題一一得到了解決,以前一些扯皮鬧筋的人只要他到場一解釋都皈依服法,群眾說:“只要梁書記在場,我們不會、也不敢扯橫筋。他掌握政策法規,不走火(不會出偏差)。”
近年來,梁維進和村兩委一班人帶領廣大村民,抓住脫貧攻堅的機遇,加快了南溪河村脫貧的步伐,一個新南溪已嶄露頭角。南溪河村河口社區前街目前初具規模,后街已顯雛形,鎮安置房可望年底竣工,到時居往在南溪河村滑坡及高寒地段的“五灣”、“三溝”、“兩面坡”上的一百多貧困戶可入住新樓房。社區南邊的十八套“鑰匙工程”房現已分配入住,今年新建的“村社區活動中心”矗立在前后兩街的中心,近1000平米的活動廣場上,男女老少每遇天晴的傍晚,人們便來這里玩幾手籃球,打幾盤乒乓;老嫗、少婦、村姑都踩著節拍跳起了廣場舞;廣場上的運動器械也有百姓休閑的身影。
南溪河村段的鎮村公路,裁彎取直,補坑平凼,填溝拱涵的改造加寬工程完成在即,為了今后高山遷移村民的林茶藥糧和核桃板栗的發展,三四五組兩條生產便道全部硬化,近3公里的兩條產業路保障了村民的后續發展。梁維進每年從自己單位里(西安交大資產公司)爭取到20萬元的幫扶資金改善村里的基礎設施,修了兩座便民橋,便利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安全出行;同時,國家投資新建飲水工程,已建成峻工,村民可喝上了甘甜清澈的山泉水。
今年南溪河村計劃脫貧,屆時一個嶄新的南溪社區將展現在人們面前,這不是天方夜譚,它將成為事實。這些成績凝聚著梁書記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南溪村民把新鋪的產業路叫“梁路”(糧食路),把便民橋叫“梁橋”(古式橋一種“涼橋”),把引來的清澈山泉水叫“梁水”(真正的涼水)。
梁(糧)路、梁(涼)橋、梁(涼)水、“梁向陽”,這些稱謂包含了村民對梁維進第一書記的敬愛,也是村民們授予他最有價值的金獎杯。(周曉華 萬佳紅)
編輯:     來源: